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文山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那些曾大规模“出海”的企业,现在还好吗?(有图有数有真相)

2022/11/5 22:53:54发布70次查看
万达、复星、安邦、海航,这些因海外并购而一度成为财经世界焦点的公司,代表的不仅是作为个体公司的扩张野心,承载的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内在诉求,只是,日本当年在全球范围内的“买买买”的前车之鉴尚在眼前,加上国内趋严的监管政策,梦想与现实的交叉,这一次的故事,将是怎样。
故事始于去杠杆,严监管
2017年7月14-15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加强金融监管协调。
2017年7月18日前后,发改委、商务部、外汇管理局:有关部门将继续关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2017年12月6日,发改委、商务部、央行、外交部、工商联5部门两盒发布《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提出: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应按照相关规定,主动申请备案或核准。民营企业不得以虚假境外投资非法获取外汇、转移资产和进行洗钱等活动。
2016年12月6日,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设快出”等类型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2017年12月14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称,对外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
上述几个内容,传递的信息说白了很简单,也很清晰,那些靠借钱发展的、过度举债经营的,杠杆率居高不下的,尤其是国内大量举债,却用于海外收并购的,都得严查。而且,这些投资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洗钱?非法获取外汇?还是转移资产?从资金来源上看,明明是在境内融资,凭啥就到全世界买买买?买的资产符合国家支持的方向吗?是对国家产业的合理补充还是利于先进技术的引入?
监管的思路和目标,渐趋明朗,企业的方向和命运,又将如何转向?
海外并购“四大天王”各有结局
作为走在海外并购前列的四大天王,万达、复星、安邦、海航四个企业,无一例外,都曾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议,从全球聚焦到或甩卖、或被接管的命运,企业和企业领航者,有哪些故事,不妨一同来看。
1
一号选手:万达—“买买买”到“卖卖卖”
2015年,王健林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曾说:“万达的钱既不是偷的抢的,也不是自己印的,完全是我们自己辛辛苦苦赚出来的,爱往哪儿投就往哪儿投。”
2017年7月17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根据一份外泄的中国银行备忘录显示,中国监管机构已经提出了万达集团在海外投资的6个问题。为了阻止资本外逃,监管机构加大了对资金使用的打击力度。
2017年7月21日,王健林接手财新采访时表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决定把主要投资放在国内”,特别是近期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主题就是去杠杆、降负债,这不仅是国家政策,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由此,万达由之前的“买买买”,开启了一轮“卖卖卖”的历程:
1、637.5亿卖掉万达酒店及文旅项目,融创接手
2017年7月,万达与融创、富力地产达成协议,融创收购万达旗下位于中国的13个文旅项目公司91%的权益,合计交易对价为438.44亿元;而万达旗下77家酒店的资产包,由富力地产以199.06亿接手,两项交易总金额为637.5亿元。
2、340亿转让万达商业14%的股份,腾讯牵头
2018年1月,腾讯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京东、融创与万达商业达成战略投资协议,将投资340亿元,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而万达商业作为万达集团旗下核心企业,截止2017年底,其持有已开发商业面积3151万平方米,在中国开业万达广场235个,年客流量31.9亿人次。
3、78亿转让万达电影12.77%股份,阿里入股
2018年2月,阿里巴巴、文投控股与万达达成战略投资协议,阿里巴巴、文投控股以每股51.96元收购万达电影12.77%的股份,合计支付78亿元,分别成为第二、第三大股东。
除开上诉资产外,万达集团旗下万达酒店还出售了位于英国伦敦、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多个海外物业,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万达酒店发展超过73.9%的海外资产已全部出售。同时,万达持有的西班牙马竞足球俱乐部的18%股份也进行了出售。
作为曾经的首富,当“首负”之名传遍江湖,不知道下一出,剧情又会怎么走?
2
二号选手:复星—“甩卖+弃投”模式
2017年7月29日,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巴黎飞往上海的飞机上表示,“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最近对海外投资、中国金融乱象的梳理和规范,非常必要和及时。”
十九大结束后,郭广昌撰文表示,“我对中国未来充满信心,并将坚定做多中国”。
头顶“中国巴菲特”头衔的郭广昌,带领有着海外投资先锋军的复星集团,这一次,似乎也不得不做出“战略调整”,“ 甩卖+弃投”模式开启:
1、29.35亿美元出售美国特种险公司100%股权
2016年12月,复星国际宣布出售美国特种险ironshore100%股权,该笔交易于2017年5月1日,以29.35亿美元正式完成交割。
2、1.05亿英镑转手伦敦金融城项目
2017年11月,复星集团将位于伦敦金融城的大楼转卖给美国私人投资者,成交价为1.05亿英镑(约合9.13亿人民币),该项目是复星集团于2013年斥资645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61亿元)购买的,算下来,持有了4年。
3、1.425亿澳元出售“悉尼北塔”地产
2017年12月,复星集团以1.425亿澳元(约合人民币7.22亿元)将其被称为“悉尼北塔”的地产出售给澳大利亚地产集团,此前该地产被复星以1.165亿澳元购得,复星占有其95%的权益。
4、放弃对两家香港公司的股权收购
2018年1月12日,复星国际宣布,不再向china alliance购买由其持有的globeview及winner gold的股权。而业界认为,复星放弃对这两家香港公司的股权收购,应该是出于减少相关部门对其地产资产重组的阻力。
5、放弃对俄罗斯金矿10%股权收购案
2018年1月15日,复星国际终止了对俄罗斯最大的黄金生产商public joint stock company polyus公司10%股权的收购,据悉,这家公司是一家从事开采、加工、冶炼以及销售黄金的企业,其黄金产量位列全球前十位。
曾经历“失联”和“协助调查”风波的郭广昌,谣言或许容易破除,“中国巴菲特”却没那么好当。
3
三号选手:安邦—“七下西洋”,豪情难阻接管命
2017年4月26日,安邦集团董事长吴小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安邦保险集团的海外子公司全部都是盈利的,安邦保险集团的海外投资没用一分钱外汇,全部用国际融资进行,而且我们能够通过在海外购买国家开发银行的债券把外汇引入国内。”
2017年6月,吴小晖被有关部门带走,接受调查。
2018年2月23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对吴小晖集资诈骗、职务侵占案向上海第一中院提起公诉。同日,保监会发布公告称,吴小晖因涉嫌经济犯罪,被依法提起公诉,保监会依法责令安邦保险调整吴小晖的董事长、总经理职务;同时,因安邦保险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经营行为,可能严重危及公司偿付能力,为保持安邦保险的照常经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即日起对安邦保险实施接管一年(截至2019年2月22日)
2018年5月10日,吴小晖案一审判决,以集资诈骗罪、职务侵占罪两项罪名判处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四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105亿元。
2015年中,安邦集团曾制作一款h5:“安邦下西洋”,其中,“古有郑和以物产交游列国,今有安邦以资本共赢各邦”的语句彰显了其海外并购的豪情。而安邦在2014年-2016年的七次海外并购,颇有“郑和七下西洋”的意味。
2014-2016年,安邦七次海外并购
图片来源:投资时报
1、安邦“一下西洋”
2014年10月6日,安邦保险集团宣布以19.5亿美元收购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大楼。而该酒店被一直被视为纽约的地标建筑之一,这次收购带来的轰动效应和震撼效果,使得安邦瞬间成为财经世界的焦点。
2、安邦“二下西洋”
2014年10月13日,安邦宣布收购比利时fidea(斐迪亚)保险公司,这是中国保险企业首次100%股权收购欧洲保险公司。fidea是比利时保险市场的知名品牌,拥有一百多年经营历史,主要通过多元化分销渠道向个人客户和公司客户提供综合性保险服务,长期以来均保持充足的偿付能力。
3、安邦“三下西洋”
12月16日,安邦保险集团宣布收购比利时德尔塔·劳埃德银行,这是该公司又一次以100%股权收购久负盛名的比利时金融机构。资料显示,劳埃德银行开业至今已260多年,主要面向高端私人银行和企业客户,提供存贷款和资产管理等金融产品和服务。
4、安邦“四下西洋”
2015年2月16日,安邦保险集团宣布正式收购荷兰vivat保险公司。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进军荷兰保险市场。据资料显示,vivat是荷兰领先的保险和资产管理公司,拥有100多年经营历史,其业务遍及保险市场各大板块,且在定期寿险市场长期处于领导地位。
5、安邦“五下西洋”
2015年2月17日,安邦保险集团宣布收购韩国东洋人寿并保持东洋人寿上市地位。这是中国公司首次进入韩国保险市场。资料显示,韩国东洋人寿成立于1989年,总部位于首尔,是韩国保险领域快速成长的中型保险公司,尤其在理财储蓄、人寿保险、年金产品方面颇具竞争力。
6、安邦“六下西洋”
2015年11月9日,安邦以每股26.8美元,收购美国信保人寿保险公司。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收购美国人寿保险公司。成立于1959年的信保人寿,2013年12月在纽交所上市,拥有50个州的保险销售牌照,主要为客户提供年金和寿险服务,其2014年的固定年金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美第六,经营状况良好。
7、安邦“七下西洋”
2016年4月,安联集团向安邦保险海外子公司出售韩国安联人寿和韩国安联资产管理。
此后,安邦的扩张之旅不再顺利。
2016年4月,安邦宣布退出对喜达屋酒店的收购。那时,就有市场人士猜测,其最大阻碍在于安邦的境外投资已经触碰了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不超过总资产15%”的监管红线;2017年4月,美国年金与人寿保险商信保人寿官方通过美通社宣布,公司将终止与安邦保险集团的并购交易,并称其将继续评估其他战略选项。
对于多次上演“蛇吞象”戏码的安邦,“七下西洋”的豪情固然鼓舞人心,但策略是否过于激进,对监管政策的把控到位与否,或许应值得其他中国企业深思。结局已定,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
4
四号选手:海航—自带并购基因,万亿“帝国”崩塌抑或成功转向?
1989年,陈锋从国家民航总局南下创办海南航空,当时海南省政府只给了他1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而购买一架波音737所需的资金为3亿元。
随着1992年国家体改委出台了《股份公司暂行条例》、《有限责任公司暂行条例》,允许组建股份公司,在社会上募集资金。此时,海航看到了机会,于1993年迅速进行股份制改造,向社会募集了2.5亿元资金,成为全球第一家股份制航空企业。
紧接着,陈锋利用募资来的2.5亿元作为信用担保,向银行贷款6亿元,这才买下了2架波音737飞机,并开通了海口至北京的首航。
到了1995年,在“资本”难题困扰下,陈锋和王健两位创始人远赴华尔街,说服索罗斯对海航投资2500万美元(当然不是索罗斯不愿意大手笔,而是受到监管要求,航空运输业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资占股不能超过25%)。
可以看出,自创立开始,海航就一直面对“资本”难题的困扰,而海航能一直扛过危机并一路壮大,正是其强大融资能力的体现,这也才有了此后接二连三的并购之旅,因此,可以这么说,“融资”和“并购”,是海航自带的“基因”。
2000年,海航集团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组建,海南航空成为其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在集团公司组建之后,海航逐渐显露出其“并购”基因,2001年2月和7月,先后完成对长安航空、新华航空和山西航空的并购重组。
与此同时,海航还参与了对巴西、法国、土耳其等国家航空公司的投资,其“航空部队”不断壮大,已从最初的两架飞机,发展到现在运营417架飞机(数据来源《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5月主要运营数据公告》)。
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对于海航来说,生于航空,长于航空,但并不打算终结于航空,海航想要驰骋其间的,是那更广阔的天地。
自2008年之后,海航以集团控股的形式大举进军实业、物流、旅游、科技等多个领域,伴随不断的国内外收并购,海航集团实现了快速扩张,并于2015年首次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2016年实现总资产突破万亿规模。
海航万亿“帝国”版图
资料来源:网络整理而来
在其万亿“帝国”的构建中,海外并购的“疯狂”,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据海航集团ceo谭向东在接受媒体采�...
文山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